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也是全市“追赶超越”攻坚年、“营商环境”提升年和“作风建设”强化年。好年景,自然要好铺设。近日,西安市科技局印发了《2019年西安市科技工作要点》,详述了2019年西安市科技工作的要点安排。
像“擎天柱”一样, 为大西安提供最强科技支撑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及中省全会精神、国家和省科技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和十三届八次全会决策部署,坚持和加强党对科技工作的全面领导,紧紧围绕“聚焦‘三六九’、振兴大西安”奋斗目标,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优化区域创新生态,激发创新主体活力,加快硬科技产业发展,聚力打造丝路科创中心、全球硬科技之都,为大西安加速追赶超越,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持续提升,研发投入强度保持在4.8%左右,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0%,市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平台超过250家,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超过250家,高新技术企业超过2500家,科技小巨人企业达到1980家,科技金融累计贷款额度超过150亿元,科技信贷服务企业数达到1500家以上,技术合同交易额超过1000亿元。 战略、谋划、改革、研究, 都是“狠抓”关键词 服从和服务于党的新时代中心工作,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特别是来陕视察讲话精神指导科技工作和改革落地,全面落实中央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决策部署,进一步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着力破除制约创新驱动发展的体制机制瓶颈,完善创新治理体系。 坚持和加强党对科技工作的全面领导。深入领会和自觉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深刻理解“创新驱动是国策”“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挥党的领导的政治优势,狠抓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落实,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 加强科技创新的战略谋划和政策研究。加强创新发展智库建设,系统梳理研究科技工作思路、政策和重点,强化科技创新的战略谋划和系统布局,启动编制2021—2035年西安市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调动社会力量参与规划战略研究,不断增强政策法规的普适性、针对性、协同性和可操作性。 推进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大力推广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成功经验,落实好赋予科研单位和人员更大自主权相关政策,进一步释放创新活力,增强内生动力。依据“四唯”专项清理要求,加快建立以科技创新质量、贡献、绩效为导向的分类评价体系。围绕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统筹推进机关和事业单位业务衔接配套,工作协调互补。深化科技计划项目和经费管理改革,优化科技计划体系,修订市级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完善科技服务综合管理系统。缩短外国高端人才来华工作许可证件审批时限,积极开展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推荐工作。 科技创新转化能力再提升, 不破不立是为豪杰 以服务“三个面向”为主导,积极挖掘好、利用好、滋养好全市科教资源,争取更多国家创新资源在西安布局,推进产学研深度协同创新,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争取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的重大突破。 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持续加大对驻市高校院所的支持力度,强化研发平台建设和应用服务组织。对标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积极组织承担和参与国家重大项目、重大工程研发,围绕硬科技产业领域,实施科技重大专项,突破制约产业跨越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 加大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力度。推进中科院西安科学城和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建设,加大对国家级科研基地和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力度,争取更多大科学装置、大科学平台、大科学研究项目落地西安。推动高校院所、龙头企业开展创新人才引进和创新团队建设,探索建立诺贝尔奖实验室,建设一批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 提升创新科技转移转化能力。推动产学研政金深度融合,鼓励建立新型研发机构,推进创新资源共建共享,进一步释放创新要素活力。完善技术转移服务体系和技术市场交易体系,培育壮大技术转移人才队伍。推动技术转移机构市场化、专业化发展,鼓励高校院所对标国际先进模式强化技术转移职能,加快国家技术转移西北中心建设,深入推进创新能力倍增计划。 聚力发展“硬科技”产业, 推动科技+经济融合发展 以“硬科技”产业为重点,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构建“创新+创业+产业化+科技金融+智库规划+人才引领+区域协同”的全方位科技创新生态链,有效支撑和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 构建科技产业发展体系。大力推进全市硬科技产业发展,研究出台《西安市硬科技产业发展三年工作推进方案》及相关专项扶持政策,布局一批延链、强链、补链项目。加快推进智慧学镇、翱翔小镇、梦想小镇等一批硬科技专业化园区和特色小镇建设,高标准办好2019全球硬科技创新暨“一带一路”创新合作大会、硬科技产业博览会,不断强化区域硬科技产业集聚度。联合国内外知名机构共同设立“硬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成立硬科技丝路协会,发挥硬科技丝路联盟交流协作功能,搭建院士服务和战略咨询平台。 提升硬科技企业培育质量。实施硬科技企业“微成长、小升高、高壮大”梯度培育计划,持续做好科技企业小巨人、瞪羚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作,培育一批硬科技独角兽企业、示范企业、创业企业。加大财政资金对企业科研的支持力度,加快实施支持企业研发奖补政策,激励企业创新发展。优化硬科技产业发展服务体系,支持一批硬科技企业培育机构、投资机构、高端硬科技智库、信息服务机构开展专业服务。 大力推进科技招商。优化科技招商配套措施,加强科技招商协调力量。围绕硬科技“八路军”产业领域,开展一对一、点对点精准招商,招大引强、招强引优。持续开展“梦回长安——百万校友回归”活动,引导知名校友、高层次人才团队和金融机构与大西安发展同频共振,打造校友经济生态链。着重吸引更多世界500强、中国500强、民企500强企业、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单项隐性冠军企业和细分领域小巨人企业落户西安。 打造“一带一路”创新创业之都, 推进高端人才start up 统筹做好国家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示范城市和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建设,聚力打造“双创”升级版,推动创业载体从数量向质量转变,提升“创业西安”城市品牌影响力。 提升创新创业载体孵化能力。以专业化为导向,围绕创新创业“5552”成长格局目标,加快构建一批专业化、全要素、开放式众创空间,建全“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的创业孵化链。出台打造“双创”升级版政策措施,鼓励高校院所、龙头企业探索“互联网+双创”“开放式校园+双创”等多元化双创综合体建设模式,形成一批有影响力的城市创业综合体,进一步规范载体建设和运营,建立退出机制,提升众创载体建设质量和孵化水平。 推进五大创业经济健康发展。引导和鼓励院士、院所、大学生、教师、校友五类创新主体,依托自身优势开展创新创业活动。依据“一校一策”原则,稳步推进驻市高校打开围墙办学,实现市校融合发展。探索市校共建创新创业学院,面向社会开展创客教育培训。配合做好“百万大学生留西安就业创业”活动。突出“高精尖缺”导向,发挥引才引智基地示范引领作用,实施外国专家引进计划项目,加大高层次外国专家引进力度。 营造良好创新创业氛围。深入推进“创业西安行”活动,高标准办好西安国际创业大会、国际创业大赛、双创活动周、大学生未来季等活动。充分挖掘创新创业人物典型案例,开展“创业英雄”“十佳人物”“西安之星(科技类)”评选活动。整合开展创新创业知识技能培训,实现“主体活动月月有,系列活动周周有,投资路演天天有”,引导全社会形成尊重创业、敢于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环境,放大 “创业西安”品牌效应。 深化科技金融结合, 继续服务科技企业创新发展 抢抓“科创板”设立机遇,加大科技金融创新力度,优化科技金融资源配置,吸引更多金融资源进行“精准滴灌”,实现全市科技企业融资数和贷款额持续增加。 创新科技金融产品。扩大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科保贷融资覆盖面,开发产业链融资、融资租赁等新型融资产品,制定发行双创债、创新型债券政策,重点支持科创板、创业板上市的潜力企业;支持合作银行设立科技支行、科技信贷事业部、科技金融中心,满足轻资产科技企业融资需求。开展“政银担区”合作,实现市、区(县)、开发区科技金融联动,为全市创新型、成长型小微企业提供优质融资担保服务和风险补偿。 加大股权融资服务。充分发挥大西安产业基金作用,引进更多创投机构、天使基金落户西安,形成社会资本多方参与的投融资共赢机制。遴选和吸引一批优秀GP管理团队,发挥投资能力和募资能力优势,吸引更多创业人才和团队落户西安,积极服务并培育形成全市科技产业发展的后续梯队。 借力资本市场融资发展。配合推进“龙门行动计划”,加强与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对接,优选300家科技企业进行上市培育,通过科技计划和科技金融支持打造科创板西安硬科技企业板块。支持西安科技金融中心加强与陕西股权交易中心合作,争取设立陕西股权交易中心科技创新板块,开展科技企业挂牌、股权融资、私募可转债融资等服务,促成企业股权融资和投资机构落户西安。 创新·开放·交流 助力“一带一路”科创中心建设 以“一带一路”高水平创新交流合作为重点,深化关键领域对接,推动国内外科技创新交流合作,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开放合作格局。 加强国际科技创新交流合作。鼓励高校院所、龙头企业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相关机构联合建设“丝路创新网络”, 共建联合实验室和科技园区,开展科技人文交流和国际技术转移活动,举办国际高端峰会论坛、国际高端科技及产业学术会议。探索建立吸引集聚外国顶尖科学家、团队的有效机制,引导境内外一流大学、研究机构参与全市科研和成果转化。打造国际创新创业直通车,拓展与国际知名投资机构、创业孵化机构和企业、大学、协会合作,开展专业人才出国(境)培训,借鉴“两园两地”模式,建立预孵化基地,实现“国际孵化、西安落地”。支持创新型企业设立海外研发中心、离岸创新中心等,探索创建海外人才离岸创业基地、孵化基地等,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推动企业创新服务输出。 提升国内硬科技合作交流水平。加强与国内硬科技产业优势地区和关中平原城市群的科技创新合作,建立城市科技合作推进机制,提升西安科技大市场服务功能,实现科技资源优势互补、科技产业协同发展。鼓励全市科研力量组织开展跨区域创新技术研发,深度参与国内科技创新合作。积极组织参与国内科技会展活动,充分利用北京科博会、广州留交会等平台,做好西安科技展示,搭建合作渠道,引进高端人才。 市、区、县加强联动, 完善大西安区域创新布局 深化以共谋硬科技“八路军”发展为主线的区域创新协同机制,加强市区(县、开发区)政策统合和资源对接,形成特色鲜明、创新能力强、集聚发展的创新产业区域布局。 加快建设特色鲜明的创新板块。支持西咸新区加快打造科技服务、科技研发、科技转化、科技产业四大创新板块,支持高新区深入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支持经开区建设“大院、大所、大企业”成果转化基地,支持航空基地、航天基地发展航空制造和卫星应用等特色产业,支持曲江新区建设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支持浐灞生态区建设绿色、和谐、“宜居宜创业”的生态示范区。 提升区县科技创新能力。加强市、区县开发区联动,共同推进碑林环大学创新产业带、西户高新区、富阎产业合作园区建设,推动高陵渭北省级高新区筹建工作,加速科技园区、特色小镇、众创载体布局建设,指导各区县开发区结合实际,发展特色优势科技产业,形成全市协同发展良好格局。 打造科技创新专业化示范园区。加快高新区材料创新城、无人机创新基地、3D打印园等产业园区建设;支持经开区科技创新城建设,围绕新材料、新能源、智能制造、人工智能产业,建设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区;加快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园、国家北斗产业示范园、新材料产业园、风电产业园、航空创新创业园等产业园区布局。 800里秦川, 在创新文化的土壤里营造科技创新环境 优化科技创新环境,加快诚信体系建设,加强科技创新对民生领域支持力度,加大科技创新品牌宣传,营造良好科技创新氛围。 完善诚信体系建设。加强科技监督与评估,完善评审程序,压实申报主体责任和审批责任。收集整理并发布失信企业、科研人员黑名单,构建科技创新领域社会信用体系。 强化社会发展示范效应。以加强秦岭生态环境保护为重点,围绕公共管理、治污减霾、节能降耗、医疗健康、资源循环利用、安全生产、平安西安等社会民生重点领域,实施“科技+”行动,开展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和重大技术的集成示范。 引导高校院所、企业开放所属科技场馆,协同组织好科技活动周、科技之春宣传月、科技活动日及各类科技会展活动,不断提高全民科学素养。 推进农业科技示范引领。围绕乡村振兴战略要求部署一批农业科技创新项目,深入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示范,组织新品种、新技术、新设施应用研发与技术攻关,选聘市级农业科技特派员,培育市级农村科技示范户,组织开展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和农业科技创新服务月活动,打好科技扶贫攻坚战,做好省级科技示范镇示范村建设工作。 不断加大科技创新宣传力度。以“硬科技”“创业西安”“梦回长安”等系列品牌活动为重点内容,建立与新闻媒体特别是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媒体长期战略合作关系,运用好网络媒体以及H5、AR、小视频、小动画、“一张图”等形式,加大对全市科技创新的宣传力度,努力提升“西安科技”的知晓率和影响力。 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提供科技发展坚强保障 以党的中省市会议精神指导科技工作,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加强各级党组织建设,深入推进机构改革,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打造高素质干部队伍,为科技工作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 持续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引导党员干部持续强化“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扎实开展 “讲政治、敢担当、改作风”专题教育活动。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坚持旗帜鲜明讲政治,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格落实民主集中制,提升决策科学化水平,不折不扣推进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和党中央、省市委的重大决策部署落地落实。 稳步推进机构改革。按照全市机构改革要求梳理职能,统筹推进外国专家局人员职能并入、硬科技产业发展局职能拓展提升、知识产权局业务剥离工作。完善运行机制,提高政务水平,打造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平台。进一步做好局属事业单位事企分离工作。扎实推进局系统国有企业法人结构综合治理,进一步理顺关系,提升企业整体管理水平。 打造高素质科技铁军队伍。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注重在改革攻坚、大项任务中摔打锻炼干部、发现培养干部,打破论资排辈,严格依据好干部“五条标准”选人用人,大力倡导“靠素质立身,凭实绩进步”的良好用人导向。持续强化作风建设,引导党员干部争当“五星级店小二”,进一步营造内部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持之以恒抓好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实。深刻反思秦岭北麓违建别墅专项整治活动中暴露出的问题,认真汲取教训,引以为戒。深入开展作风纪律监督检查,强化对党员干部的日常管理监督,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为全市科技事业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纪律保障。